?近日,北京朝陽大悅城將原有母嬰室升級改造為育嬰室,這一細微調(diào)整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此坪唵蔚拿Q變更,實則折射出我國公共服務理念的升級,以及社會對共同育兒觀念的積極回應。 ?
154240wtdiauhh31hei7h3.webp (46.85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21 15:42 上傳
在北京朝陽大悅城的全新育嬰室內(nèi),自動門與隔簾將空間科學劃分,哺乳區(qū)為母親們保留了私密空間,而寬敞的換洗區(qū)則向父親們敞開懷抱。商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改造旨在適應多元化的育兒場景,讓育兒不再是母親的 “專屬職責”。這一舉措迅速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不少人表示,這體現(xiàn)了對育兒群體需求的精細化關照。 ? 事實上,這樣的變化正在全國多個城市悄然發(fā)生。在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商場,“超級奶爸區(qū)”“父嬰室” 等新型空間陸續(xù)亮相,為男性參與育兒提供了便利。這些看似微小的調(diào)整,恰恰回應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育兒困境 —— 當男性獨自帶娃時,更換尿布、喂食清潔等照護需求往往面臨場所缺失的尷尬;即便全家同行,“男士止步” 的標識也無形中強化了育兒責任的性別劃分。?
回溯近年來,我國公共場所母嬰室覆蓋率顯著提升,為孕期、哺乳期女性及嬰幼兒提供了重要便利。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單一性別的空間設計已難以滿足多元化的育兒需求。專家指出,育兒過程中,除哺乳、集乳等需母親親力親為的事項外,沖泡奶粉、更換尿布等多數(shù)照護工作完全可由家庭成員共同承擔。 ? 空間設計是社會觀念的直觀體現(xiàn)。從 “母嬰” 到 “育嬰” 的一字之變,打破了 “育兒主要是母親責任” 的傳統(tǒng)認知,彰顯了對平等育兒理念的倡導。深圳市作為全國較早將 “公共場所母嬰室配備率” 納入婦女發(fā)展規(guī)劃的城市,在這方面的探索尤為值得關注。當?shù)夭粌H在公共場所同步設置母嬰室與父嬰室,還在地鐵站等空間有限的場所創(chuàng)新推出移動育嬰室。更令人暖心的是,遮光簾、高度適宜的桌椅等細節(jié)設計,充分考慮了嬰幼兒與家長的實際需求,讓公共服務更具溫度。 ? 推動育嬰室的空間革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克服現(xiàn)有格局限制,因地制宜進行改造,看似不夠 “緊迫”,卻關乎民生福祉。文明的進步,往往就體現(xiàn)在對那些未被充分關注的需求的回應上。這種以育兒者視角出發(fā)的精細化設計,正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生動實踐。
從 “母嬰室” 到 “育嬰室”,不僅是名稱的變更,更是社會觀念的進步。它鼓勵著更多家庭成員共同參與育兒,推動著育兒責任從 “女性為主” 向 “共同承擔” 轉(zhuǎn)變。在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的進程中,這樣的細節(jié)改善,正匯聚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力量。?
(綜合: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