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 不是自動駕駛,司機、車企都不能含糊?.jpg (464.29 KB, 下載次數(shù):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4-3 15:18 上傳
4 月 2 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發(fā)廣泛關注:一輛新能源汽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而車內司機竟雙手脫離方向盤,呼呼大睡。此視頻迅速傳播,登上熱搜榜首,再度引發(fā)公眾對智能駕駛相關話題的熱烈討論。?
自動駕駛技術歷經發(fā)展,雖已取得顯著進步,但遠未達到科幻電影中無所不能的程度。根據(jù)我國《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自動駕駛從低到高分為 L1 至 L5 級。其中,L1 - L2 級通常被稱為輔助駕駛,可輔助駕駛員實現(xiàn)車道保持、自動變道、自適應巡航等功能,一般建議在高速公路場景使用;而真正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 L3 級、L4 級技術,目前仍處于試點階段,僅能在限定區(qū)域內上路。?
目前市場上已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其自動駕駛技術最高僅達 L2 級。這表明,駕駛員依舊是行車安全的首要責任人。輔助駕駛功能可合理使用,但駕駛員絕不能放棄對方向盤的掌控。
然而,盡管 L2 級車輛只是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令人驚心的 “無人駕駛” 場景卻屢見不鮮。此次 “無人駕駛” 事件并非個例,去年 10 月,也曾有一段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疾馳,車內駕駛人員將座椅放平、“蓋被睡覺” 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將 “輔助駕駛” 錯當自動駕駛的問題日益凸顯,亟待各方及時予以澄清和干預。?
一方面,必須著重強調駕駛者的安全責任。駕駛員應時刻緊握手中方向盤,切不可誤解、盲目迷信尚不成熟的技術。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這易使民眾產生新能源車已高度智能、甚至可完全解放雙手的錯覺。但事實上,當前自動駕駛技術仍未完全突破 L3 級的瓶頸。?
另一方面,車企在宣傳時務必實事求是,杜絕打擦邊球、玩文字游戲。部分車企在營銷過程中,將輔助駕駛改稱 “智能駕駛”,易誤導消費者。還有車企宣傳 “產品達到 L2.9999999 級”,即便小數(shù)點后的 9 再多,本質上仍未達到 L3 級,并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絕不能借此誤導消費者。但在大規(guī)模廣告宣傳影響下,不少消費者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輔助駕駛等同于自動駕駛的錯誤設定,從而忽視了輔助駕駛、智能駕駛存在的諸多技術局限。?
輔助駕駛可適度用于緩解駕駛員長途駕駛的疲勞。但任何新技術、新事物在廣泛應用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應以審慎態(tài)度對待。人工智能技術需經過海量機器學習才能持續(xù)迭代更新。汽車行駛過程中面臨的突發(fā)情況復雜多樣且缺乏規(guī)律性,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機器學習需要大量樣本和充足時間。而新能源車輔助駕駛投入使用時間較短,相關技術的成熟完善,仍需時日磨礪。?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自動駕駛前景廣闊,但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前,駕駛員應嚴格按照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牢牢把控方向盤;企業(yè)在宣傳時也應避免誤導,司機與車企都不可含糊。
(綜合: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