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 i8 碰撞安全性測試視頻引發(fā)持續(xù)熱議,8 月 3 日晚,理想汽車作出回應,稱測試旨在驗證被動安全性能,“測試結果不應被解讀為對其他品牌產品質量的論斷”。 ?
從理想 i8 碰撞測試看行業(yè)困局:內卷之下如何回歸初心.png (1.84 M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4 16:58 上傳
從市場定位來看,理想汽車與東風柳汽乘龍并無直接競爭關系。因此,理想方面在回應中所提 “無意對其做出質量方面的引導性評價” 以及 “導致東風柳汽乘龍品牌被意外卷入輿情爭議,實屬無心之舉”,具有一定可信度。 ? 然而,輿論對這場測試的關注,并非聚焦于理想汽車與乘龍卡車誰更 “堅硬”。事件發(fā)酵后,雖有不少網友涌入乘龍卡車的直播間和評論區(qū)要求回應,但明眼人不難看出,這更多是一種調侃與玩梗,不必過度解讀。 ? 值得深思的是,安全測試方法多樣,為何偏偏選擇 “汽車撞卡車” 這一方式?理想在回應中稱,“小車碰撞大車” 是廣大乘用車用戶最關心的安全話題之一。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家用車與重型卡車正面對撞,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常見場景嗎?又有多少用戶會因這樣的測試結果,就相信自己能在類似狀況下安然無恙?答案不言而喻。 ? 那么,汽車廠商為何要安排此類商業(yè)營銷?回顧近年來,不少汽車品牌曾因奇葩營銷遭網友吐槽:有的宣傳車內可吃火鍋、打麻將;有的用網紅暈車狗作噱頭,證明自家汽車底盤穩(wěn);有的宣稱能緩解高血壓、提高免疫力;甚至有品牌稱要在車上裝馬桶。這些營銷的共同點,都是在圍繞用戶的 “偽需求” 做文章。 ? 汽車能撞贏卡車,顯然也屬于 “偽需求”。如今,用戶對汽車安全性能的關注度確實日益提升,但絕不會有人真的認為自家汽車能成為馬路上的 “坦克車”“高鐵列車”。 ? 深究 “汽車撞卡車” 這類點子出現的原因,或許源于各汽車品牌對安全性能宣傳的高度重視。當多個品牌都強調自身安全時,如何證明自家產品 “最安全”?在這種競爭焦慮下,營銷手段不斷翻新升級,極端情況下便出現了 “卡車撞不過家用車” 的現象。?
這背后,反映的是汽車行業(yè)整體性的內卷。同行間為爭奪有限資源展開激烈競爭,各品牌承受巨大壓力,在難以脫穎而出的情況下,不得不在一些奇葩賽道上各出奇招。 ? 中國汽車產業(yè),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成就有目共睹。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 1797 萬輛,同比增長 23.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1286.6 萬輛,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 40.9%,連續(xù) 10 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經歷高速發(fā)展期后,若想在現有成績上實現突破,必須沉下心來,持續(xù)打磨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品質量。這需要時間與耐心,唯有將更多精力投向長期主義,而非寄希望于劍走偏鋒的商業(yè)營銷,才能在市場中真正站穩(wěn)腳跟。?
每一位用戶都期盼所購汽車更安全,但這無需也不可能通過 “汽車撞卡車” 之類的奇葩測試和營銷來證明。汽車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終究要回歸到技術創(chuàng)新與提升產品質量的正道上來。 ? (綜合: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