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校靜下來,靜下來1.png (453.21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1-7 15:29 上傳
有老師問,你在《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中為什么反復強調(diào)“常識”?很簡單,我是教師,背離教學常識,就誤人子弟。我天分不高,遵守常識讓我的教學少犯了錯誤,我經(jīng)常對同事這樣說,是因為這方面的體會太深了。教育界的浮躁之風經(jīng)久不息,“反常識”甚囂塵上,幾成氣候;強調(diào)教育教學的本分,能讓那些守常識的老師安心教學。
一所安靜的學校、一間安靜的教室、一名心情平靜的教師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學生,是我對教育的期待。
浮躁導致教學失“?!?/font>
人接受教育,是為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學會學習、成為有智慧的人。如果基礎(chǔ)教育的任務(wù)僅僅是教會學生對付考試以升入高一級學校,那就無所謂“基礎(chǔ)”,真正的教育也就難以發(fā)生。學生成了考試機器,沒有問題意識,缺乏批判思維,不關(guān)心社會,甚至不思考自己的明天,這種“教育”即使有社會風氣支撐,教育者也不能認同,因為它違背了常識。
缺乏理想與智慧,等于沒有教育,更危險的是教育嚴重違反常識,形成“反教育”。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是,反常的“教育”變得堂而皇之。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簡約的教育內(nèi)容被繁復的形式所替代,師生疲于奔命,教育便不可能讓人變聰明,而只會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無視愚蠢教育的危險性,而熱衷不切實際的鼓噪。基礎(chǔ)教育不可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學校教育不宜提倡“競爭”,學校管理不宜過多強調(diào)“特色”“成功”,等等,這些本是常識,然而,瓦釜雷鳴,參與念歪經(jīng)的往往人多勢眾。
教育關(guān)涉人的未來,任重道遠,不能因為出現(xiàn)困難就可以背離基本常識?;A(chǔ)教育一直遭遇各種困境,但解決問題的阻力變得越來越大。此中原因,一方面固然在于社會開放后人們能公開主張爭取個人利益,另一面也和社會不良風氣有關(guān)。無知和急功近利糾纏在一起,釀成校園的浮躁之風。
在一些學校,看到的,經(jīng)不起想;聽到的,經(jīng)不起問。比如,一些學校宣傳推行“高效課堂”,既然“高效”了,那就意味著可以少上些課,然而看教室課表上主要學科的課時,竟然大大超過部頒標準,顯示出的恰恰是“低效”。近年有“閱讀推廣活動”,對學生談讀書的重要,甚至對教師談如何讀書,一些學校還設(shè)立“讀書節(jié)”?!獙W生應(yīng)當每天讀書,怎么還要“讀書節(jié)”?“讀書節(jié)”這一天,學生捧著書裝樣子拍“閱讀照”,然后繼續(xù)做教輔、做試卷,高三學生每個月只能休息兩天。
學校如此熱衷作秀,就不能不把它上升到職業(yè)廉恥高度加以評判了。一所學校,能把無教育價值的事做得形式光鮮、過程精致,以如此的精力去從事低智商活動,這種反常識的行為示范,對中小學生思維的傷害很可能是終生的。
因為浮躁,便無視常識,不講邏輯。多次看到這樣的“經(jīng)驗介紹”:某個學生“月考名次落后,年級組和班主任及時與家長溝通”?!裁唇小霸驴肌??為什么要排“名次”?學生某門課成績有浮動,是不是非得去尋根究底?學生本人有沒有思考能力?找家長“溝通”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學生學習一有問題就“及時通知家長”,那么學校和教師的職責又是什么?這些白紙黑字的“經(jīng)驗介紹”會留存史冊,未來的教育史家會在安靜的時代閱讀今人留下的教育事跡,他們會比我們有智慧。教育界不能再制造笑料了。
如果一種不良現(xiàn)象長期得不到糾正,那一定是有利益群體在固守,他們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解說、推諉、轉(zhuǎn)移或干擾人們對常識的關(guān)注。比如,在傳播技術(shù)發(fā)達、獲取信息便捷的現(xiàn)今,一名教師的學習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方便,可是,每年仍有動輒數(shù)以十萬計的教育干部和教師不遠千里朝拜“典型”以“取經(jīng)”,這種現(xiàn)象為中國教育界獨有。而中小學的“檢查”“驗收”“評比”多到令人不勝其煩,學校疲于應(yīng)付,難得有一周安靜;一些教師也受浮躁之風影響,熱衷表演,課堂喧鬧如集市。有人認為,這些“檢查”“驗收”“評比”和“賽課”“對學校工作是一種推動和促進”,這種解釋隱含的意思,仿佛在說學校懶惰、教師無能,按常識常理沒法管理與教育。
浮躁之風,或出于落后的政績觀,或在于違背常識的盲從。浮躁之風盛行,是因為有人可以從中得到好處,而更多想獲得好處的人們則自覺地維持并發(fā)展這種浮躁之風。這類怪象,經(jīng)不起理性思考,如果能在教育內(nèi)部推廣常識教育,其怪自敗。教育要教會學生思考,教育者本身即應(yīng)當是思考者,如果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回避矛盾,教育也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學校和課堂需要安靜
在喧嘩和騷動中,我渴望能有安靜的學校。學校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才會出現(xiàn)。在安靜的校園中,教師既能敬重常識、保持理性思維、深刻地思考復雜問題,又能展示簡約平易的教育風格;學校不折騰,教師不盲從,富有智慧的教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庶幾可以安心地學習。
在一些相對安靜的學校,人的心境會變得遼闊。我曾訪問一所學校,校長對我說:“我們是所普通學校,生源一般,升學率不太高,也沒有什么‘特色’?!崩蠋熣f:“沒什么人來聽課參觀,領(lǐng)導不常來,評比沒份,學生沒吃太多的苦,蠻好的。”校園整潔,沒什么標語橫幅,會議室布置簡樸,沒什么獎牌獎杯,學生舉止禮貌,老師態(tài)度溫和。我覺得很好,正常,“像從前的學?!?。有次在郊外看到某校長跟著學生春游,感到有些意外,因為很多學校已取消了春游。那位校長說,只因市里通知上有一句“要特別注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一些學校便以此為借口,名正言順地不安排春游、秋游和社會活動,但補課卻十分主動,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學校安靜了,教師的心平靜了,課堂正常了,學生的學習就開始了,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就提高了。有這樣的學校:例行的檢查、驗收,由學校專門的“班子”接待應(yīng)付,盡量不勞煩教師,讓他們安心教學;學校在某項節(jié)外生枝的檢查或評比中落后,被上級批評,校長恬然自安,不以為恥,因為學校不愿為了一紙表揚逼迫教師、學生參與形式主義的折騰。
有所學校,一學期只開了三次教師大會,校長解釋:“學校哪有那么多事?不要折騰老師?!彼J為,每天和教師在一起,能聽到很多有益的建議。教師最了解學生,最有話語權(quán),學校必須傾聽教師的教學主張。的確,每所學校都有學養(yǎng)高的教師,無論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他們都能遠離塵囂,保持冷靜,以他們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帶領(lǐng)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學校為何始終靜不下來?為什么有那么多管理干部熱衷制造“特色”,編出各種“排比句”“順口溜”?為什么有很多教師熱衷上表演課,角逐“賽課”?一所小學怎么會有成百個“科研課題”?為什么教育行政部門總是希望學校多掛標語橫幅,“把氣氛搞得濃濃的”?為什么有那么多檢查評比?為什么許多學校特別重視“與媒體搞好關(guān)系”?
能不能不要去騷擾學校?學校能不能不自我折騰?
沒那么簡單。非喧囂則難以出名,不折騰則無以獲利。領(lǐng)導左右逢源,教師左右為難,學生則疲于奔命。學校的喧鬧,不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如果學生長期被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困擾,如果學校和教師的“業(yè)績”要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體現(xiàn),那么,這樣的教育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現(xiàn)今校園中最尷尬的事,莫過于堅守常識比折騰胡鬧還要艱難。我們不能過高估計人對抗環(huán)境的能力,一名教師在喧囂的氛圍中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保持自我,隨波逐流則省時省力。但是,違反教育常識,對一些教師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
教師能不能保持職業(yè)理想,能不能從工作中感受職業(yè)幸福,既取決于他個人對教育的理解,也取決于學校的教育追求。教育價值觀混亂,學校文化必然變質(zhì)。在一些學校,遵循教育規(guī)律、尊重教育常識的教師,往往被視為異類,被認為“不通世故人情”,被認為“缺乏合作精神”,而最具誣蔑性也最具殺傷力的指責,是“不為學生利益著想”?!嵉?、市儈主義的教育觀就這樣踐踏著教師的職業(yè)理想。
“理想主義”有害嗎?教師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嗎?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為什么不能單純一些?如果教師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無教育之美,他的學生能學到什么?
教育者就應(yīng)該是理想主義者,如果他過于“現(xiàn)實”,他教出的學生至多是精致的市儈。
如果“現(xiàn)實”落后、庸俗,教師是不是也得“尊重現(xiàn)實”?有沒有其他選擇?是順應(yīng)現(xiàn)實還是改造現(xiàn)實?順應(yīng)落后的教育狀態(tài),并不難,只要裝作沒看見就行了??墒?,學生在看著教育者,學校和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留存在學生的記憶中。我不認為一名教師只配“順應(yīng)潮流”、聽天由命,我同樣不認為學校沒有能力保持理智、保持獨立性。在現(xiàn)有條件下,仍有把事做好的可能。
事在人為,一些本可以做到的事,就是因為軟弱、不作為、爭利、避責,一年年地拖成了老大難;面對流行風潮,學校和教師只要敢于放棄私利,就有可能保持學校和課堂的安靜。教師有能力,管理者有務(wù)實的決心,既敢于抵制片面政績觀的折騰,又不縱容民粹思潮干預教育改革,改變目前教育的不良狀態(tài),不是沒有可能。
這些年結(jié)識了不少老師,他們對我講述課堂上發(fā)生的事,講教學之難和教學之美。從他們的講述中,我感受到熾熱的職業(yè)激情,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遵循規(guī)律、恪守常識,是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當今之世,這種職業(yè)態(tài)度也許平淡無奇,很多學生也受時風影響,對正常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然而一名理智的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未來的時代也必然敬重這種平凡教育的高度和品質(zhì)。
我尊敬那些安靜的教師,他們完全不顧一波波涌來的浪潮,對喧嘩嘈雜充耳不聞,他們靜心教學、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他們不愿被社會風氣綁架,不參與所謂的榮譽評選,不肯犧牲學生的學習價值去爭升學率,不讓庸俗的名利觀玷污職業(yè)榮譽;他們樂于在“普通學?!碑敗捌胀ń處煛?,過普通的生活,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職業(yè)品質(zhì)。一名教師即使能力有限,如果能保持獨立思考,對現(xiàn)狀有清醒的認識,也能對學生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在安靜的學校,學生安靜地學習,他們的思想在自由地飛翔。一所安靜的學校,會成為學生的童年記憶、青春記憶,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學生能體會到“正?!钡闹匾?。
童年只有一次,少年并不漫長,屬于校園的青春也只有幾年,如果學校能真正地安靜下來,學生也許能得到他們渴望的美麗人生。
(來源:《照亮校園的常識》吳非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