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老的,擁抱新的”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12月7日晚,麗江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一場以納西古樂為主題的音樂沙龍。納西古樂源于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化石”。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7).jpg (274.1 KB, 下載次數: 4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納西古樂最具欣賞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寶”。第一件寶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樂器,樂師們手上所持樂器,皆有上百年歷史;再有就是古老的藝人。昨晚的嘉賓卻并不“古老”,95年出生的和永輝就在現場講述了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緣分。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5).jpg (248.09 KB, 下載次數: 4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和永輝是玉龍縣大具人,從12歲開始接觸納西古樂。村里以前就有古樂隊,以前叫談經班。種種原因,古樂隊幾經解散,14歲時,和永輝又重新把古樂隊組織起來。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2).jpg (180.61 KB, 下載次數: 46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和永輝說爺爺和耀宗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小時候看著爺爺在拉,覺得很簡單,自告奮勇也要去,才發(fā)現很難,但納西古樂從此在和永輝的心中埋下了種子。這種興趣并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父母認為學習納西古樂沒有前途。和永輝說:“最支持我的就是我爺爺,因為我爺爺是木匠,很多樂器都是他給我做的,還是很有模有樣!”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4).jpg (277.65 KB, 下載次數: 4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后來,和永輝自己開始研究做樂器,和朋友一起上山打蛇,剝下蛇皮做琴皮,砍竹子做琴筒,買不起材料,慢慢琢磨,發(fā)現單車的剎車線竟然也可以做樂器的弦線。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1).jpg (248.84 KB, 下載次數: 4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做飯、上廁所、洗衣服、干農活……和永輝抓住任何時間聽納西古樂,剛開始基本都是自學,聽錄音帶,也不會調弦,都是亂扭,也沒有老師指導,連他自己都驚訝不知道怎么亂學就學會了。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8).jpg (311.4 KB, 下載次數: 4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和永輝說:“因為我喜歡這些,都是老人喜歡的東西,大家都覺得我很奇怪,不和我玩。他們都說“他是老人的朋友,不是我們的朋友”。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6).jpg (281.38 KB, 下載次數: 4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17歲,和永輝來到麗江城區(qū),拜和鴻章為師,跟著和鴻章老師學習了京胡、三弦還有古樂琵琶。80多歲的和鴻章老師是宣科大研古樂會的元老,在古樂會已經呆了20多年了。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3).jpg (240.58 KB, 下載次數: 40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經由和鴻章老師的推薦,和永輝去到了三次拜訪宣科,起先和永輝在宣科莊園做各種農活,同時負責安保工作。一天在安保室吹笛子時恰巧被宣科老師聽到,終于,他被帶進了大研古樂會。
現場,和永輝演奏了笛子、人面竹胡、蘇古篤、曲項琵琶等樂器,現場觀眾沉浸其中。麗江上海新紀元學校的老師提議希望納西古樂可以進校園,這么美妙的東西應該有人來傳承。
“守住老的,擁抱新的” 95后傳承人講述自己與納西古樂的奇妙淵源 (9).jpg (219.2 KB, 下載次數: 4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8 15:54 上傳
和永輝說:“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流行的音樂,搖滾之類,給朋友放納西古樂他們也不喜歡,聽不來。我希望更多人喜歡民族的音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沒有把納西古樂傳承好,我感覺自己是民族的罪人。如果有人愿意學,我剛好會,我很樂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給別人。”
(采寫/張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