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麗江同城網 于 2020-9-12 16:28 編輯
文旅行業(yè)帶頭行動,積極落實文明節(jié)約用餐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小米粒里頭藏著大民生,建國以來,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籃子始終是國家領導人們日夜牽掛的大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老百姓物質條件越來越豐裕,對吃的需求從吃飽轉向吃好,但在追求吃好的過程中部分人丟掉了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美德,餐桌上的浪費越來越嚴重,據統計,我國浪費糧食比率高達60%,居世界第15位。
162529ojeeurrkos2nkouc.webp (77.62 KB, 下載次數: 3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yǎng)節(jié)約習慣,進一步加強全市文化和旅游行業(yè)宣傳教育,在全市文化和旅游行業(yè)營造浪費可恥、節(jié)約光榮的濃厚氛圍,9月12日上午9點,麗江市文化和旅游行業(yè)“拒絕餐飲浪費,倡導文明用餐”主題宣傳活動在玉河廣場舉行。本次活動由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麗江市旅游投資開發(fā)集團公司和麗江市旅游協會主辦。
162528lqou4lwhosiwkwhq.webp (62.39 KB, 下載次數: 3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出席活動的領導有: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華,麗江市旅游協會會長王化新,市、縣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干部職工,市旅游協會旅行社分會、導游分會、星級飯店分會、景區(qū)分會、旅游車公司分會代表以及麗江市餐飲和美食協會代表。
162838b1nfinyvmfvv6ny5.webp (52.41 KB, 下載次數: 3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8 上傳
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華為活動致辭,他指出:全市文旅行業(yè)要積極行動起來,帶頭落實“光盤行動”,倡導“公筷公勺”,踐行勤儉節(jié)約美德,引導廣大游客朋友文明用餐、節(jié)約用餐,在全社會營造厲行節(jié)約、拒絕餐飲浪費的良好氛圍;旅行社要合理配置團隊餐,做到文明健康、勤儉節(jié)約用餐;星級賓館飯店要合理設置“分餐分食,公筷公勺”宣傳提示,提供“一人食”“小份餐”“半份菜”,提醒引導顧客節(jié)約點餐,獎勵“光盤”,為厲行節(jié)約創(chuàng)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景區(qū)企業(yè)要強化加強對轄區(qū)內餐飲服務單位的管理和引導,在落實好游客文明節(jié)約用餐工作的同時,創(chuàng)新手段,鼓勵轄區(qū)內餐飲企業(yè)積極主動參與“拒絕餐飲浪費倡導文明用餐”活動。
162532dic4k0eexx5nxhh4.webp (59.42 KB, 下載次數: 40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同時,文旅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要從自身做起,堅持科學點餐、理性消費,不搞攀比、拒絕鋪張,培育“舌尖上的美德”,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養(yǎng)成“夠吃就好、剩余打包”的好習慣,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聚合崇儉抑奢的社會正能量,在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過程中切實發(fā)揮風向標作用,努力使愛糧節(jié)糧在全市旅游行業(yè)成為常態(tài)、落到實處。
162528icsrrrrmue3r0uey.webp (44.17 KB, 下載次數: 3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現場,旅游協會會長王化新宣讀《倡議書》,市民及游客紛紛在麗江市文化和旅游業(yè)“拒絕餐飲浪費倡導文明用餐”主題活動布標上簽名,志愿者向游客發(fā)放相關活動宣傳資料。
162529w556eryxr6xywttt.webp (50.67 KB, 下載次數: 4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麗江市旅游協會導游分會副會長張宇說,作為一名導游去倡導文明旅游,杜絕浪費是很有必要的。游客在旅游的時候,吃這方面是很重要的,每一餐,我們的導游都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從小事做起,去拒絕浪費,這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游客在吃自助餐的時候不要浪費,在自己用餐的時候可以去點一些半餐,在點餐的時候也提倡根據人數少點一個菜。我覺得把它融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浪費糧食,不浪費一分錢,從小事做起,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162528b2b0hxtoajmx0x5t.webp (84.08 KB, 下載次數: 3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2 16:25 上傳
麗江市旅游協會飯店分會副會長田耀宗承諾:我作為我們企業(yè)的代表,我們會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引導來麗游客節(jié)約用餐,讓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號召各個員工一起倡導拒絕浪費。(采寫/張晨)
|